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認識豐原 > 豐原漆藝館 > 漆藝家名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張李孺老師(113)

張李孺老師
張李孺老師

張李孺老師—「坦然面對自然的規律,在生死之間,以漆存身;以藝安命,期許此生無憾!」

還記得漆畫作品〈月系列〉榮獲臺灣工藝競賽新光三越獎時,作者張李孺老師與作品合照的專文報導。照片中的作品天圓地方,極為巧妙細緻的佈局彷彿自然天時般的理性、縝密周全得渾然天成,卻同時使人感受到其中的精微交織是對這個世界的強烈感知、與濃烈的感性所支撐著的。越是專於注視,就越被近似飛旋轉動起來的環環金圈所吸入畫心之中,那是一種無法抗拒的神秘感。讚嘆之餘,也不禁讓人想了解張李孺老師是位怎麼樣的人,又為何、如何創作出這樣的作品。

多年後,有了見面訪談的機緣,不免要請教老師是如何與漆藝相遇的?張老師說:「大學就讀於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與漆藝的初次結緣是在大二選修漆工藝課程時,後來也如願進入漆藝工坊。非常幸運地,在二升三的暑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小椋範彥教授來學校授課,在短短九天的研習營中,不論是老師遠從日本帶來的作品所呈現的精美度,抑或是從授課內容中感受到老師對漆藝的用心,皆讓我非常感動。其中,小椋老師帶來的一件作品,更是完全地改變了我的人生!那是一件以切貝與蒔繪技法做成的櫻花小香盒。我永遠記得看到那件作品的一瞬間是多麼大的震撼,那是一種美,一種極度震撼的美!我內心不斷讚嘆著怎能這麼美!也因這份深深刻在腦子裡的撼動,讓當時還在學藝的我,無時無刻都再問自己為何做不出同樣的作品?常常自問對材料技術、媒材掌握度,有沒有做好?這份美並且激勵著我不斷研究、反覆實做。也是這件作品帶來的力量,讓我在漆藝辛苦的道路上,時時刻刻想起後便不願放棄,使我撐過了前十年,直到榮獲臺灣工藝競賽的新光三越獎。可以說那件作品的美感力量,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藝術創作是將內心所想,透過雙手的技術去活用媒材,才能將抽象的念想以實際的形態呈現出來。但要能掌握生漆這般充滿活性的媒材,恐怕並不容易。張老師提及:「技術需要時間的淬鍊,投機取巧是與工藝無緣的!自從接觸漆藝後,我就沉浸在不斷研磨與髹塗的世界裡。工藝就像修行,培養的不只是細工巧藝,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在追求中究竟投注多少的心血,無需言語的解釋,作品自會說話。」其中,關於漆藝的魅力,張老師接著道:「生漆在很多實用與藝術兼具的優點之外,最吸引我的是生漆能夠接近半永久的保留物的形態,其藝則是留住美稍縱即逝的瞬間。漆藝創作是一個不斷反覆操作的過程,從打板到成型,從構思到製作,從層層上漆到依照砂紙號數進行研磨,其中不能有任何疏失。旁人看來可能速度緩慢、毫無進展,但其實每一步、每一秒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我在繁複的步驟下磨練耐性,在等待的時間裡彙整思緒,思索如何將材料特性、形態,與我的思想盡可能的進行最緊密的結合,以求創作出最貼近我內心世界的作品。」

畢業後,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期間陸續經歷親眷與寵物的離別,開始對於生命的根本有著深刻的疑惑。張老師回憶著:「面對漆藝,就算未來不能做為工作,自己也有好好做完一件事,好好地告一段落,我是懷抱著不要有遺憾的想法去念研究所的。但死亡突然降臨身邊時所感受到的情感衝擊,讓我思索什麼是生死?」張老師將對生命的起始—生、終點—死、以及這之間存在的時間做了本質的探討,在尋求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了莊子的學說,以創作的方式將情感融入作品,同時在作品成型的過程中,反覆思量,進而體悟、確立了自己的處事態度與人生定位,並選擇以漆藝好好地寫自己的人生日記。張老師在訪談過程與自述中提到:「天注定了人一生壽算的長短,不是黛玉葬花、不是感時濺淚,就只是時間到了,所以人生的意義不必只是在乎長短,而是順應自然,不貪生不畏死,坦然面對天理循環,將專注的中心放在提升生命的質量上,將充實生命的選擇權掌控在自我手上。每一天都是當最後一天在過,有想要的就要去爭取,有想做的事就去做,縱使選的路辛苦,不要有遺憾就好!」

公司名稱:沐漆坊

聯絡人:張李孺老師

業務時間: 預約制

業務項目:創作、教學

手機:0983-682-390

e-mail:k.utakata08@gmail.com

擅長技法:脫胎、漆畫。

經歷

現任
2019-2024年,苗栗工藝園區 漆藝工坊 進駐藝師。
2018-2019年,臺灣漆文化協會 秘書長。
學歷
2018年,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畢業。
2010年,大葉大學造型藝術學系畢業。
獲獎
2018年,作品〈月系列.時〉榮獲臺灣工藝競賽美術工藝組,新光三越獎。
2015年,宜蘭美展東方媒材類,入選。
2013年,宜蘭美展東方媒材類,入選。
2013年,苗栗美展應用設計與綜合媒材,佳作。
個展
2016年,「張李孺漆藝創作個展」-彰化員林。
2016年,「花月夜-張李孺漆藝創作個展」-《台中自由人藝術公寓》。
展覽
2024年,「現代長物志」聯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
發分館》。
2022年,「潤物無聲」漆藝複合媒材暨生活應用特展創作聯展-《埔里鎮公所
田園藝廊》。
2022年,「考工記」-《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0年,「工藝五重奏聯展」技訓課程成果展-《苗北藝文中心》。
2020年,「金闔漆陶」推廣課程成果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
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0年,「台灣漆文化協會會員聯展」-《豐原漆藝館》。
2019年,「漆憶‧時光」漆藝聯展-《員林演藝廳展覽室》。
2018年,「一漆一會」-漆藝創作聯展《南投文化局》。
2018年,「五漆為伍」漆藝聯展-《台北萬豪酒店》。
2018年,「漆藝之美」王賢民漆藝傳習聯展-《南投縣藝術家資料館》。
2018年,論文「花‧夜‧月-張李孺漆藝創作論述」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臺灣
美術經典講座暨新秀論壇」發表。
2017年,「漆美」生活漆器工藝展-《台南生活美學館》。
2011年,「第三屆中日漆藝交流展活動」-《新竹文化局美術館》。
2011年,「臺南國際樹漆藝術大展」-《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認證
2021年,「傳統工藝種子教師培訓課程(二)」80小時結業-《苗栗縣政府文化
觀光局》。
教學
2023年,漆藝體驗課程-《銅鑼文林國中》。
2023年,園區志工漆藝變塗研出DIY體驗活動-《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3年,桃園、中壢/地政處志工/漆藝變塗研出DIY體驗活動-《國立臺灣工
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3年,「112年地方特色工藝人才培育課程-漆藝研習班」協助指導 -《國立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23年,漆藝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23年,鋦瓷金繕修復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
分館》。
2022年,蒔金-金繕體驗課程-《埔里鎮公所田園藝廊》。
2022年,漆藝體驗課程-《銅鑼文林國中》。
2022年,漆藝講座-平蒔繪與螺鈿鑲嵌-《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
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2年,漆藝進階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22年,漆藝初階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22年,「金繕修復課程」授課-《大葉大學陶藝工坊》。
2021年,秋季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21年,春季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21年,園區志工漆藝貼箔DIY體驗活動兩梯次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
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0年,身障團體技藝培訓班-《后豐社區大學》。
2020年,苗栗縣肢體傷殘自強協會工藝體驗DIY-《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
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0年,秋季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20年,新進員工體驗工藝DIY-《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
研發分館》。
2020年,志工隊自主學習活動『工藝體驗漆 葉拓DIY』擔任講師-《國立臺
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2020年,春季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19年,秋季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19年,春季推廣課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
館》。
2018年,秋季藝文研習計畫-《南投文化局》。
2018年,春季藝文研習計畫-《南投文化局》。
2017-2018年,「王賢民漆藝傳習」助教-《南投文化局》。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12-10
  • 發布日期: 2024-11-29
  • 發布單位: 臺中市豐原區公所‧人文課
  • 點閱次數: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