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認識豐原 > 豐原漆藝館 > 漆藝家名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張元文老師

張元文
張元文

張元文老師—「張燊如先生,臺灣日式煉漆第一人。」

 

   張元文老師回憶道:「我父親張燊如,民國15年出生,73歲走的。師公谷內金藏先生(『齋藤漆店』之『銅鑼漆精製工場』煉漆師)只有將種漆、煉漆的技術傳授給一位台灣人--就是我父親。後來他成立『協成製漆廠』,教出的煉漆徒弟有林德貴、李元明、新竹陳○賓、還有我伯父張乾昌。」

 

    張元文老師說:「日本人在苗栗銅鑼設立的製漆工廠,我們當地人都自己取名稱呼它為『日本漆器會社』,位置就是現在的中華電信與中國石油加油站,範圍很大,連加油站後面都是,當時還有古井跟菜園,菜園也是我父親幫忙種菜給他們吃的。」

 

    關於『協成製漆廠』,張元文老師表示:「背向銅鑼火車站,在中正路的右手邊,有江醫院的對面,合作金庫隔壁,就是父親公司煉漆、賣漆的地方。銅鑼漆農採收的生漆幾乎80%都賣給我父親,因為只有我家做外銷,父親交貨給日本漆器會社,日本人再分裝出口。我還沒出生時,父親就去南投包整座山,包漆回銅鑼煉,從草屯包到埔里,每個月租土地上百甲、發薪水僱用50~70多位漆農,漆農每個月固定交漆給父親。我小學五年級以前生漆外銷日本1200元/公斤,小學五年級時跌到剩35元/公斤,價格大崩盤,父親公司就倒閉了,房子、廠房連家具都賣掉,日治時期的煉漆機械則留了下來,持續經營。同時期,父親還是有供應生漆給日本漆器會社谷內金藏師公,然而我跟豐原永逸木業、貞岱木業等等長期合作漆器加工,漢山木業是跟伯父張乾昌配合漆器加工,我二哥也是做同行。日本人聯合採購,大家一起接單做碗銷日。」

 

    回想採漆三年的經驗,張元文老師精神奕奕的說:「銅鑼的漆園位於銅鑼東方,距離街上約10多公里,像是新雞籠、老雞籠、勝興村、十六分與三義附近。我民國65年退伍,父親叫我跟著老師傅去天花湖採漆,住在山上工寮,一週下山一次買菜,就這樣割漆割了三年,我意外的完全不會過敏,一般人一開始割漆會過敏,習慣後就不會了。割漆時每天晚上7~8點起床,半夜12點~12點半開始割漆,早上3點半~4點半開始收,最晚到8點一定要割好(還沒收),做到中午12點,睡覺,晚上7~8點又再起床。採收一次休2~3天,大後天漆樹皮癒合會凸起來,用採漆刀只能勾到第二層樹皮的一點點,不能刮破,不然漆樹會死。依樹況稍有不同,但是一個人一晚可以採收1~2千顆漆樹,正常的話每棵樹兩刀、插兩個貝殼,跟著老師傅們一起採收,一個晚上可以採收完一整座山。銅鑼的漆品質很好,一千顆漆樹一晚大約有1.5~2公斤,依照地點、樹況,產量與質量都會不一樣,同樣一千顆漆樹一晚,埔里可以有9~10公斤,但是水分多,品質較不好。」

 

    請教割漆的細節,與漆樹喜歡的生長環境,張元文老師道:「漆樹太小皮很薄割沒汁,大約要種5~6年,樹幹大概600ml寶特瓶的粗度才能採收,採收滿六年就砍掉,重新種入育好的種苗。向陽的漆樹,樹汁含水量較少,漆純度提高,品質較好;黑土長出的漆樹品質好,石頭地品質也好;風大流出的樹汁則會減少;而霧大雖汁液量大,但品質就會比較差。」

 

   採漆的季節與生漆的品質辨別,張元文老師不藏私的與我們分享:「過完農曆年後一、兩個月,開始第一次採漆。農曆7~8月是大月漆最漂亮,但市場行情要看時價,如果要外銷,採收的漆要混合在一起,品質才會一致。到了農曆9月9日,九降風來了,漆汁很少,幾乎不會流了,就要休息。另外,雨天不採收;時晴時雨也不採收;臨時下雨,有滲入雨水的生漆要另外放,會發臭,沒人要,所以不能混到;颱風天、梅雨季也都不採收。生漆的品質要看攪、翻後,膜結得快,收縮很快,這漆好!(慢,就是水多) ;翻攪後,變色速度慢,慢乾,就不好,好的漆會省時。點在衛生紙上,不擴散的是好的,正常的;翻攪後,一點在衛生紙上,就會一直擴散,代表有摻油,像是沙拉油、花生油,或是摻水,漆就不會乾。其實,漆的價格波動非常大,就像是在賭博。」

 

    煉漆的部分,張元文老師提及:「煉漆的技術都是父親教我的。煉漆其實很奧秘,沒辦法有公式,溫度、氣候、濕度、漆況都會影響,要加多少油,太多漆會不乾,太少亮度又不夠,都要看經驗拿捏。生漆上層比較好,下層水比較多,比較沈,品質不好,以前都是上面1/2好的生漆銷日本,下面1/2臺灣自己用,現在都是混在一起賣了,沒有在分了。生漆一桶18~20公斤,起碼有40%是水份,生漆提煉就是在去除水份,使用電熱絲(燈鎢絲)加熱煉漆,溫度大約在60~70度,熱時生漆比較稀,冷後會凝固,所以要適時的控制或關掉溫度,要用手去感覺。干漆則是生漆和熟漆製作過程的一半,沒摻油,顏色有濁且較深,可以想像大約是生漆加透漆的色感,干漆含水率下降,品質比生漆更好,專門打底用。朱合漆則是添加日本的色粉,帶紅色,當面漆使用,用量會比黑漆多。透漆有加油,製作過程需要讓漆休息、沉澱後,翻起來,再加入桐油、麥芽。黑漆則是生漆加鐵粉,入鍋到結束約需8~10小時,也要看漆況,生漆純度如果夠好,時數會減少,少至8小時就能完成。一般來說,太黏才用松節油稀釋,沒事不用;桐油是讓濃度提高;加一點麥芽糖增加黏稠度;亞麻仁油能提升亮度。」

 

    從煉漆轉向生漆塗裝的緣由,張元文老師說:「民國70~80年還有賣漆,都是埔里的生漆。煉漆外銷都是美金計價,因為匯率問題外銷不好後,民國70年搬到社口(現台中市神岡區),繼續煉漆,一部分生漆原液外銷日本,煉過的漆則內銷賣到新竹以北,一邊開始做生漆塗裝(同時伯父跟二哥也是)。那時生漆塗裝都是做木碗銷日本,直到民國79年木碗訂單外移中國,車白身木碗的廠也都收了,訂單數量銳減,同時日本也跟中國、越南買漆了,情勢每況愈下。民國81年別人進口佛像胎體請我幫忙擦生漆,同一年煉漆賣漆與生漆塗裝的事業,就因為大環境的各種因素,從此再也沒了訂單,因而畫下休止符。」

 

    張元文老師接著感慨說:「我排行老三,民國42年出生,今年也已經70歲了;大哥張元彬,航空工程留美博士,曾任中科院院長;二哥張元松也是煉漆,做漆器塗裝的。我們都早已退休了。當時徐阿龍孩子徐玉明三兄弟要跟我商量煉漆設備等所有漆的相關文物,徐玉明三兄弟說要成立漆器博物館,我把日據時代煉漆機械工具全部交給徐玉明三兄弟,自己家裡連照片一張也沒留下,條件是,博物館要寫下從師公谷內金藏先生的一路傳承,要做到傳承、保存歷史。沒想到博物館成立後,我大哥去看了好幾次,博物館裡卻一字未提,令人遺憾……。」

 

基本資料

公司名稱: 暫無。

 

聯絡人: 張元文

 

業務時間:預約制

 

業務項目:暫無。

 

電話:04-2563-0240、04-2563-0250

 

傳真:暫無。

 

手機:0921-777-551

 

網站: 暫無。

 

e-mail: 暫無。

 

地址:

台中市神岡區社口街333

(中柱計程車)

 

擅長技法

採漆、煉漆、生漆塗裝。

 

經歷

民國42年出生,與父親張燊如(民國15年生,成立協成製漆廠,師承谷內金藏。)學習煉漆。

民國65年,至苗栗天花湖割漆、種漆三年。

民國70年,搬到社口(現台中市神岡區),持續煉漆、內外銷漆料、與生漆塗裝,直至民國81年。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2-12-25
  • 發布日期: 2022-12-25
  • 發布單位: 臺中市豐原區公所‧人文課
  • 點閱次數: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