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故)賴作明老師-台灣漆文化推動者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賴作明與其父賴高山皆為國內享譽盛名的漆藝創作家,賴高山可說是台灣漆藝之父,為台灣本土漆藝開山祖師爺之一。
(已故)賴高山1924年出生於臺中,為臺中市人。五歲時喪父,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孤兒寡母的日子十分艱苦。1937年甫滿13歲便進入剛從傳習所改制的台中工藝專修學校學習漆藝,習得一技之長以求取溫飽。(1928年台中市役所為鼓勵漆器工藝,設立臺中市立工藝傳習所,置漆工科與木車床兩科目,聘請山中公擔任主任,後改為私立臺中工藝傳習所。)
1941年,賴高山從台中工藝專修學校畢業,因表現優異而保送至東京藝術大學,師事和田三造、人間國寶河面冬山二位大師。深造回國後,賴高山的作品不論在國內、國外外皆獲獎無數;國際交流展、邀請展、個展等展演活動與邀請也從未間斷,在藝術創作及藝壇的發展可說是卓越、活耀。1954年創中部美術協會且任理事、總幹事。1963設立光山行,製作堆朱雕刻工藝品。1973年創立東南美術會。積極推動台灣藝術,盡心栽培台灣美術人才,對於台灣漆藝傳承與中部美術的發展功不可沒。
1997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傳統藝術中心)漆藝傳習班開辦,為期兩年,特別邀請賴作明與賴高山來傳習漆藝,當時教授的學生有陳振芳、陳永興、陳文寬、史嘉祥、林宣宏、李幸龍、陳鏡、陳文濱、簡慶文、陳培澤、李本育、徐明豐、鐘盛樟、吳偉呈、楊國賓、李俊蘭……等人,培育出的優秀學生不勝枚舉,且大部分的學生皆為現今台灣漆藝界傑出的藝術創作者,為台灣漆藝界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1998年賴高山榮獲台灣省政府頒發民族工藝終身成就獎,一輩子為台灣漆藝文化發展、教育傳承的辛勞付出與貢獻成就終於獲得了肯定。為推動漆藝文化,更於2001年自費將自宅改建,成立為「台灣漆文化博物館」,無償、免費的提供民眾參觀,其對臺灣漆藝的熱愛與使命令人感動。
2004年,因血管動脈瘤,賴高山逝世。賴高山,自幼研習漆藝,將一生奉獻於台灣漆文化之創作研究與發展,致力於漆藝教育與漆藝文化的推廣,至今仍對漆藝文化推動與中部美術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但台灣漆藝界的血脈並未因此而間斷,其子賴作明繼承父親的志業,繼續宣揚台灣漆藝之美,傳承漆藝文化。
為推廣民族傳統工藝傳承推廣之重要性,賴作明於2007年,將「台灣漆文化博物館」更名為「賴高山藝術紀念館」,除展示與研習使用外,也將一甲子所學所作所收藏之漆文物,與父子兩自1940年代的創作品等豐富館藏,公開讓民眾免費預約參觀,未來,紀念館除持續致力於研究、推廣漆文化之外,亦將朝向參觀者DIY簡易創作、以及研發生活化的作品,以便讓更多大眾親近漆藝文化。
但賴作明並非父親逝世後才肩負起漆藝推廣的重責大任,從小賴作明就在漆的環境長大,聞漆長大,和父親學做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立志要為台灣漆文化立心立命。民國74年,赴日本於『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工藝設計系專攻漆器製做研究,回國後將所學貢獻於社會,致力推動臺灣漆藝。
問賴作明為何如此執著於漆,賴作明說:「樹漆是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創作)媒質,千年不壞,抗酸耐鹼不懼水火,超強附著力,黏性能結合任何物件搭配,複合媒材早在七千年前的中華民族老祖宗们,就已肯定樹漆在應用藝術的能耐,再加上繪色所必須具備不變色、不剝離之基本條件,以及表現手法從液態轉成固態,堅硬如石能研磨推光,表現出非人為效果,如此優異之質材,怎能不讓世人知道? 加上光復後,台灣人受了『油漆』是塗牆壁、桌椅的化學塗料,劣質驅逐良質之影響,已逐漸混淆、淡忘樹漆之良之美,樹漆藝不被世人了解,我與父親從事樹漆專業,已推動漆藝為志業,只能堅持、堅持、再堅持。」
賴作明接著說:「推動了漆藝三十多年,且於西元2000年成立台灣漆藝協會,累積至今國內、外參展100多次;每年不間斷的在臺灣辦理國際漆藝交流展;傳習計劃和入室弟子100多人。最大理想就是讓漆藝在台灣生根,因而不計較一切代價。」
提到漆藝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時,賴作明無奈的說:「或許這樣說會讓大家覺得很世俗、很衝擊,但做漆就是要賣作品,工藝要有買家欣賞,工藝才能延續。工藝要傳承,要能長遠發展,除了要有產(產業)、官(官方)、學(學術機構)、研(研究機構)之外,還要再加上賣(買賣),沒有買賣,工藝無法永恆的延續,無法穩定的傳承發展。」
回顧過去對漆藝的奉獻,賴作明認為自己對台灣漆藝的付出已足夠,一個人能付出的都做到了,自己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要開始交棒給下一代。多年來,大陸政府比台灣更重視漆藝的推廣,也已經確定自己將會經常接受大陸的邀請,到大陸去推動大陸漆藝,將漆藝跟工藝美學結合,或者退休到山林裡去種芒果。說到這,賴作明有些難過。
但提及漆藝創作時,賴作明整個人又鮮活了起來。賴作明說:「自己很少遇到創作瓶頸,但最大的瓶頸是生活過得比較辛苦。常常趁出國演講、交流、展覽、研習時,看看別人的思考、意識形態與創作理念,來充實、提升自己的創作。每天都在研究更多的漆藝技法,多方嘗試的創作。但對錦鯉等魚的主題,自己是情有獨鍾。自己從小就喜歡畫魚,因為從魚嘴、翅、尾即可看出情緒,且魚很簡單畫,但很有力量,俯瞰時總似在游。」雖肩負推廣漆藝的壓力與無奈,但談到漆藝創作時,賴作明眉飛色舞的對採訪的我們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好不開心。
簡歷資料及擅長技法
賴高山藝術紀念館
臺灣漆藝協會理事長
地址:40146臺中市東區建智街12號
聯絡人:賴作明
業務時間:電話預約
業務項目:傳承教學、策劃國際漆藝交流展、展示與展售
擅長的DIY作品:千層堆漆項鍊、螺鈿堆漆筷、千層堆漆筷。
電話:04-2281-3106、 04-2281-5675
傳真:04-2283-2493
E-mail:lanli64330@yahoo.com.tw
擅長技法:
技法多變,擅長樹漆陶、變塗、讚歧技法(先在木胎上雕刻,再行彩繪,再罩透漆,最後推光完成,有一種仿古的味道)、八雲圖(一種彩繪加透漆的技法),最後兩技法相加就是蓬萊塗。
賴高山老師簡歷 |
|
1924年 |
生於臺中 臺中市人。 |
1937年 |
13歲進入才剛從傳習所改制的台中工藝專修學校 |
1941年 |
工藝學校畢業 保送東京藝術大學師和田三造、河面冬山二位大師。 |
1947年 |
台灣省美術展佳作 教育廳收購。 |
1954年 |
創中部美術協會 任理事、總幹事 每年一次展出。 |
1963年
|
設立光山行,製作堆朱雕刻工藝品。 |
1973年 |
創立東南美術會 每年定期春秋二次展。 |
1986年 |
中、日、韓三國每年一次交流展。 |
1987年 |
臺中市文化賞受獎。 |
1988年 |
臺中市文化中心邀請展個展。 |
1992年 |
東京都立美術館 太平洋展。 |
福州市 中、日韓三國漆藝交流展。 |
|
1994年 |
臺中市文化中心館慶邀請展個展。 |
1996年 |
93、94、95年東京池袋藝術館邀請展。 |
東京目黑 藤田美術館邀請展。 |
|
至1996年個展十次。 |
|
1997年 |
日本漆工協會 東京明治神宮邀請展。 |
台灣省手工藝研究所96、97、98工藝之夢漆藝邀請展。 |
|
國立傳統術中心第一期漆藝傳習班開辦。 |
|
1998年 |
台灣省文化處民族工藝類 終身成就獎。 |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98中日漆藝展。 |
|
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世界漆藝展。 |
|
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賴高山漆藝師生展。 |
|
第二期漆藝傳習。 |
|
1998年 |
總統府空間美化展 二件參展。 |
行政院空間美化展 二件參展。 |
|
考試院空間美化展 二件參展。 |
|
日本明治神宮漆之美展 三件參展。 |
|
日本山梨縣中富美術館 三件參展。 |
|
1999年 |
臺中市文化中心大墩美展。 |
國立手工藝研究所第七屆工藝之夢參展。 |
|
日本和平町和平美展 二件參展。 |
|
臺中文化中心賴高山漆藝一甲子年立體作品100件展。 |
|
2004年 |
逝世。 |
曾任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工藝諮詢委員會漆藝家。 |
臺中市文化藝術發展諮詢委員。 |
|
中部美術協會評議委員。 |
|
大墩美術展諮詢委員。 |
|
東京藝術大學W.U.C.C.世界漆文化會常任理事。 |
|
東南美術會會長。 |
賴作明老師簡歷 |
|
1948年 |
生於臺中市。 |
1984年 |
赴日本於『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工藝設計系專攻漆器製做研究一年。 |
1989年 |
歷史博物館國家藝廊漆畫漆陶展。 |
1992年 |
規劃執行台灣省立美術館『台灣工藝大展—從傳統中創新』,邀請資深漆藝家王清霜、賴高山參加。 |
1993年 |
文建會世界工藝大展,任創作工藝部籌備委員兼任評審委員,並設計製作海報及專刊封面及主題看板。 |
建議省展以工藝家擔任工藝部評審委員。 |
|
建議省展從美術設計將工藝成為獨立部門。 |
|
提出台灣工藝美術設計改革發展論。 |
|
1997年 |
受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託辦理民間藝人「賴高山」傳習計畫,為期二年。 |
1998年 |
舉辦世界漆藝展於臺中文化中心,展題『走過七千年邁向新世紀』,新竹市文化中心舉辦中日漆藝交流展,擔任國際漆藝研討會主持人並舉辦多次研習會。 |
2001年 |
榮獲文建會頒發『文馨獎』表彰文化發展之付出。 |
舉辦『臺灣漆陶傳習計劃』。 |
|
舉辦『臺灣第一屆飲食器工藝展』。 |
|
臺中市文化局出版臺中地區美術發展史,擔任工藝美術類編撰。 |
|
成立台灣漆藝協會。 |
|
現任 |
臺灣漆藝協會理事長 |
賴高山藝術紀念館館長 |
|
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 |
|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