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認識豐原 > 豐原漆藝館 > 漆藝家名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葉勇助老師

作品22
作品22

葉勇助老師-脫胎佛像的傳承者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走進樂山佛具店,寬敞整潔的空間中,一陣木頭清香撲鼻而來,近百尊莊嚴神像印入眼簾,高齡76歲的葉勇助老師神采奕奕的歡迎我們到來,長子葉坤定老師與二子葉坤鵬老師正使用雕刻刀專注整修眼前的神像。

1939年,葉勇助出生於苗栗苑裡鄉下,有12個兄弟姐妹。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父親認為小孩子會吃飯,就要會工作,縱使葉勇助從小又矮又瘦小也無特權,養牛、鴨、鵝等農家粗活都要做,甚至割稻割到手抽筋,生活得非常辛苦。葉勇助回憶道:「我可能不適合務農為生,便思考要上台北學一技之長,但父親堅決反對,後來拜託父親最疼愛的姐夫不斷地幫忙說情,才好不容易讓父親勉強點了頭。」

1954年,15歲的葉勇助來到台北迪化街,在一家批發零售餅乾與雜貨的餅店工作。回憶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葉勇助說:「自己比佣人還不如。老闆動手打人、大聲怒斥是常有的事。」約十個月後,離開餅店,至姐夫在迪化街附近的店幫忙,專門買賣與修理國樂器,包含南胡、京胡、古琴、笛子……等。

彷彿命中注定的,生命的轉捩點總是突然來到。同一間店面,一邊是姐夫的樂器行,一邊是台北盧山軒佛具店(現由陳老師的孫子經營),老闆就是恩師陳祿官老師,為福州師傅。葉勇助自豪的說:「顧店時看到陳老師在修佛像,漸漸覺得修佛像很有趣,閒暇時就動手幫忙,陳老師也常常稱讚我做得很好,16歲時我拜師學藝,老師便將造佛像的所有工夫慢慢傳授予我,包含泥塑、木雕、彩繪安金、粉線等絕活。雖然神像製做的每個步驟我都會,但我最喜歡的就是夾紵脫胎佛像,這個工作很棒,永遠都做不膩。」一年後樂器行結束營業,但葉勇助卻沉浸於佛像的世界,一堅持就超過了一甲子。

1965年,26歲的葉勇助出師,至台中市開業樂山佛具店(音ㄌㄜˋ),正逢農業社會鉅變到工業社會,時代變遷強烈拉扯著葉勇助的夢想。葉勇助感嘆的提到:「在台中創業後,有十幾年並沒有從事脫胎造像的創作,因脫胎費工耗時、生漆貴又咬人,雖耐用質輕,但客戶青睞價格較划算的泥塑或木刻,加上1966年左右尿素樹脂(一種熱固性塑膠)的出現取代脫胎,1973年玻璃纖維取代尿素樹脂,使得大家都不了解脫胎漆器的美,總使自己心中十分眷戀這項從戰國晚期就傳下來的古老技藝,也深感十分無奈,只好放棄。」

所幸約1984年左右,認識東海大學的洪敏麟教授(卒於2014.11.28,一生奉獻給台灣歷史與文獻研究,貢獻卓著)。洪敏麟教授曾在葉勇助畫冊序中提到:「……拜覽葉君夾紵作品……其作品栩栩如生,神韻活真逼人,讚嘆不已。頓時深覺這項罕見民間統藝術,不該任其斷絕,乃一直渴望葉君以薪火相傳為重……」葉勇助感動不已,至今仍感謝洪敏麟教授的鼓勵。遂於1988年下定決心,重拾即將失傳的脫胎造像技術,繼續堅持創作。

葉勇助表示:「脫胎造像,及漆藝之夾紵技法,須先泥土塑型,將糯米糊與生漆11混合在棉紗布上,再將棉紗布裱敷多層,光塗一層棉紗布就要花上一天,等棉紗布的生漆乾又要耗上一天,之後才能塗第二層,一般佛像多半要四到九層布才能塑型堅固,費時耗工,再將內胎脫除。而粧佛的脫胎造像,因係人形、臉部、衣摺、姿勢皆須一體成型,但由於工序繁瑣,每件作品至少要花三個月到半年時間製成,由於與漆藝流程相似需要陰乾,加上生漆會咬人,一旦被咬皮膚奇癢無比,被視為高難度的工藝創作。事實上這項技法並沒有化學成分,都是自然材料的組合與製作,不怕硫酸侵蝕,可長期保存,原料本身毫無汙染物質,很符合環保需求。我曾實驗將其浸泡在鹽酸中不會受損、不會退色、也不會變形,所以許多兩漢、魏晉出土的神像經過千年依舊完好如初。以前的煙灰缸如用生漆做,一定不會變色,碗筷用生漆做也有諸多優點。」

但談到傳統技藝面臨的傳承問題,葉勇助無奈的說:「傳承困難。因少子化,父母皆用盡心力栽培子女,使得現在小孩學歷高,不願意學傳統技藝,更不可能拜師學藝了。脫胎佛像創作過程會使用生漆塗苧麻布,生漆易讓人皮膚腫、癢,俗稱『漆咬』,以致年輕一輩學習意願低落,更讓這項技藝有失傳之虞。」但葉勇助心念一轉:「別人的小孩不學,我教我的小孩學。」遂將畢生真傳嫡傳於子,兩子皆得父親真傳,回家接手家業。

長子葉坤定、二子葉坤鵬皆於脫胎佛像、神佛雕刻、神佛重修、人像雕塑、泥塑翻FRP等皆有所專精,更將家學推廣到沙雕藝術中,常可在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看到兄弟倆的作品,作品也屢屢獲獎。二子葉坤鵬老師提及:「約於1997年,與賴高山老師、賴作明老師學過兩期漆藝課程,當時的同學有陳永興、李俊蘭、陳文寬、史嘉祥等人。忙於自家工作,較少時間創作漆藝。有時也當父親的助手。」

葉坤鵬與我們分享古今技藝的不同之處:「約民國60~70年代的做法是,底粗,就用生漆加黃土粉,或是石粉打底;底較細,就用牛皮膠加黃土粉(非黏土,是灰土,或沉澱的細土)打底。接著用白膠加石粉做粉線。再用A+B劑的打底漆打底,配方是優麗漆加生漆混合後,噴漆,馬上會乾,12個月會回色。噴槍要馬上清洗。這樣打底較為安全。現在的做法是,粗石粉加白膠(南寶樹脂)打底,接著用油漆、合成大漆(腰果漆)與按金漆裝飾,(此法用於尿素樹脂之脫胎)。」

葉坤定則提到:「現在社會只考量速成與成本低廉,傳統技藝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壓迫,雖然父親的生漆脫胎作品幾乎沒能售出,但對於父親想留下這門技藝的心情感同身受,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讓以後的人有機會可以去創新。」

2014年,黃志農老師在發掘台灣傳統匠師,於同行間打聽時,葉勇助受到朋友江文鶴先生的推薦。2015年,經台中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認定瀕臨失傳的「夾紵脫胎造像」技法甚為重要,於同年210日公告登錄為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美術類,也因為這項技法讓葉勇助老師登錄為「粧佛」技藝保存者。

談到創作,葉勇助神采飛揚的說:「今年2015年,我76歲,依然在台中、苑裡老家創作脫胎作品,店裡業務交給兩個兒子經營。我的脫胎除了神佛造型外,也有牛頭、蝙蝠、龜等持續創作中。因為賺不了大錢,要走這條路的人太少了,但我自己則是歡喜在路上。」

公司名稱:樂山佛具店

聯絡人:葉坤定、葉坤鵬

業務時間:例假日請電話預約 週一至週五  8:0020:00

業務項目:脫胎佛像、神佛雕刻、神佛重修、人像雕塑、泥塑翻FRP、沙雕藝術等

電話:04-22875961  04-22850037   04-22857626

手機:葉坤定0925-031-800葉坤鵬0928-056-782

網站:臉書搜尋 樂山佛具店

地址: 台中市南區台中路330332

 

擅長技法:

夾紵脫胎、漆器佛像、人物雕塑、藝術造型。

 

經歷

1939年  生於苗栗苑裡鄉下。孩提時就喜歡玩泥巴、捏泥人、泥像在樹幹上。

1951年  苑裡山腳國小畢業

1954年  離鄉台北學藝

1965年  出師來台中開業樂山佛具店

1985年  作品「永遵親約」嘉義吳鳳紀念館典藏

1995年  台灣工藝設計競賽入選

1997年  受邀台中市大墩民俗工藝展示範

2000年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個展

2015年  經台中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公告登錄為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美術類,「粧佛」技藝保存者。

2015年   受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4-12月工藝傳家特展

曾任台中市彫刻工會理事

現任台中市佛具工會理事(已退)

樂山佛具店創始人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2-05-26
  • 發布日期: 2022-05-26
  • 發布單位: 臺中市豐原區公所‧人文課
  • 點閱次數: 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