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清輝老師-我以一生為漆付出的父親為傲,更期待我們下一代傳承先人責任與使命,要將最好、最難的漆藝技術傳承下來,將漆藝繼續發揚光大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1914年,(已故)陳火慶老師出生於台中清水。1927年清水公學校畢業後, 13歲進入山中公先生主持之「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學習漆藝。陳火慶是山中公的入門弟子,從傳統師徒制的見習生忍受著漆咬開始,到工具清洗、木胎研磨、固胎、上漆等基本動作反覆練習,奠定了扎實基礎。陳火慶長子陳清輝說:「工廠內有來自日本各地的漆藝師、雕刻師、蒔繪師、堆錦師、木器師,還有大陸的福州師,父親與他們共同工作、切磋,假日還會來家中討論雕刻、漆藝、車枳等技術問題,有時山中社長也會來我家。」陳火慶吸收多元、完整的技術,加上努力不懈的精神,使陳火慶成就傲人技藝。
1932年,陳火慶出師並留在所內從事漆器製作與指導工作,常利用晚上時間由山中公先生親授高蒔繪技法。1934年與埔里余燕小姐結婚。1936年,長子清輝出生,陸續共育有5子2女。陳清輝說:「父親住在台中清水觀音廟旁,1935年發生墩仔腳地震,房子全垮,父親為方便上班,搬到台中三民路第二市場附近,當時上班地點在現今的台中聖教堂對面停車場,就是以前富貴亭旁的山中公工廠。」
陳清輝還沒念國小時,就幫忙做漆器。陳清輝說:「父親非常勤勞,白天上班,晚上不是做訂單,就是在工作室研究漆器。我從小就愛做漆,常幫父親做刷漆灰、塗漆底、磨砂紙等粗活,臉過敏也不怕,家裡的客廳常堆滿待製的木器,有碗、匙、筷、叉等,有時光印泥盒就堆滿整個屋子。我印象深刻的是,父親對自己的工作非常堅持,細工自己做,且堅持按照自己學到的做法來做自己的作品。」
1944年,舉家搬遷到埔里躲避飛機空襲,陳清輝轉讀南(みなみ)國小四年級(現為埔里鎮南光國民小學)。陳清輝回憶道:「後來搬到台中市北區,就是現在的老家,也是自己的前工作室,祖先廳還有父親做的大神桌與太師椅。」1945年台灣光復後日人返國,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與私立台中工藝專修學校也跟著結束。
1947年,陳火慶進入台中水湳空軍飛機製造廠從事飛機塗裝工作。陳清輝說:「當時化學實驗桌都用生漆做,因生漆可耐酸鹼;而飛機塗裝,不是用生漆,是噴化學漆。我父親也很了解化學漆,面試時,考題是用嗅覺辨認PU塗料(拉卡漆),我父親還向主考官說明各種化學漆的特性,讓主考官驚訝、佩服得叫我父親老師。」
此時,陳清輝也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陳清輝開心的說:「父親最喜愛我,我從小就好奇愛問。父親的個性好、無脾氣,個性很內向,但只要問到父親喜歡的『漆』,父親就開心得講個不停!我初中是全台中市聯考第五名,就讀省立圖書館附設中級中學。國一時愛做雕塑,得到台中市國中學校工藝比賽第一名;1956年19歲,榮獲第十一屆全省美展入選雕塑類佳作獎。」
臺中高工畢業後,1953年陳清輝在跟著王水河老師學油畫、美術。陳清輝說:「水河畫坊有60個以上的學徒,專畫電影院外牆的廣告看板,看板上光奧黛麗赫本的一隻眼睛就一公尺長。那時都在木框與粗布上油畫,一直畫到厚達0.3公分,大家都抬不動了,才拿去蓋房子,那時無塑膠,在民國40年左右,連水管都是鋁管。」1967年,陳清輝在雲林斗六,開設「美光綜合美術廣告社」,從事廣告美術設計、製作。
1959年母親猝逝,當時最小的弟弟才4歲,父親為照顧年幼的子女們,遂自軍中退役,在家從事漆器製作,包含傳統漆器、黑板、樂器、釣竿、保險箱、紡織用梭子、印泥盒、八仙桌等木器家具、實驗用化學桌等,種類不勝枚舉。
約1970年前後,日本國內因工資上漲,與實施林木保護政策,導致木胎為主的漆器業界轉而向台灣尋求日治時期培養之漆器人才與工廠合作。日人芳賀千治好不容易得知陳火慶的訊息,登門拜訪後極為佩服其技藝,1973年陳火慶被指定邀請加入立偉木業公司,擔任技術指導兼製作。1976年與三子志銘成立「欣德漆器有限公司」接日本訂單,也轉給豐原漆器工廠生產,期間光中部就指導十幾家漆器工廠,包含益承有限公司、漢三木業、永逸工業、聖將企業等,開啟台中、豐原地區漆器、木器產業20年的銷日奇蹟。陳清輝說:「當時台灣人用生漆擦神桌,日本人則訂製刀、叉、匙、碗等飲食生活用品,習慣完全不同。1989年後,因木材禁伐,漆器產業整個沒落。我父親70多歲開始做創作,1984年起受邀至各國立單位指導,且獲獎、邀約、展覽、典藏不斷。」
1996年,陳清輝結束廣告公司的事業回家幫忙父親。陳清輝說:「那時父親已創作不少藝術品,文建會所屬單位都會來收作品,我父親一完成一件,他們就收一件。我自己也開始創作漆器作品。」同年,82歲的陳火慶擔任「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傳習計畫」漆藝指導,為台灣留下漆藝火種,像是徐玉明、廖勝文、林建正、王佩雯、張憲平等人。陳清輝道:「父親精通各種胎體製作及紋飾技法,晚年將一生所學傾囊相授。」
1998年陳火慶榮獲教育部遴選「國家重要民族藝師」無疑是最大的肯定與讚賞。陳清輝說:「父親86歲創作的金魚瓶與百壽瓶都典藏在豐原漆藝館;87歲做了漆器工序飾板三套,其中一套典藏、展示在豐原漆藝館。父親88歲還在持續創作,直到2001年08月03日,父親88歲逝世於臺中市,至今我房裡還有父親當年未完成與正要完成的作品。」
2004年起至2014年,陳清輝老師受邀參加台灣、日本、中國等地的漆藝展覽。2015年至今,對漆器的興趣依然很濃厚,持續的創作。陳清輝的媳婦說:「我們家麵店以前有掛公公的作品,想說跟大家分享藝術,但客人都會說要收藏,後來因安全問題就都收起來了。」但在麵店的角落還可看見陳清輝老師與陳淑嬌老師學習膠彩的畫作,今年已高齡80歲的陳清輝對藝術的熱情依舊不減,持續的精進中!
詢問目前家族中哪些人在做漆? 陳清輝說:「小兒子信雄與其子威龍、威仁都會幫忙我磨漆、推光等粗重工作,非常的孝順。」兒子幫忙陳清輝磨漆、推光,孫子們也因興趣跟著父親幫忙爺爺作漆,就好像當年陳清輝為了減輕父親負擔,而幫陳火慶磨漆、刮灰一樣,父子傳承的溫暖畫面彷彿又重現眼前。
對漆藝未來的展望與看法,陳清輝說:「我也沒什麼願望,閒就做,默默做,沒想過要賺錢或競賽,只想著要留下作品給後代子孫,像脫胎、漆畫等等,能做多少就算多少,要把父親最難的技法傳下來,也把歷史傳下來,不只給子孫,也給大家。」陳信雄表示:「我們家族與父親的立場一致,要將歷史傳承下來,感悟到這點後,使命感更是加重!」
直至今日,陳火慶雖已逝世14年,但他對台灣漆藝的影響與貢獻依然是不可取代的,依舊受到高度的關注與重視,2011年,台中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漆藝之美 陳火慶逝世十周年特展」,造成各界轟動與熱烈迴響。2013年作品也在台中文化創意園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地展出,陳火慶的貢獻與作品依然撼動人心,並持續推動著台灣漆藝不斷的向前邁進。
2015年訪談間,年高80歲的陳清輝依然思緒敏捷、記憶清晰且非常健談。陳清輝說:「我以一生為漆付出的父親為傲,在各界重視漆藝風潮之際,更期待我們下一代傳承先人的使命,將漆藝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漆藝之美 陳火慶逝世十周年特展專輯》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出版 (民國100年11月)
- 漆藝家推廣中心—王清霜、劉清林、林建正、黃麗淑、吳樹發、王珮雯、廖勝文、王清源。
簡歷資料及擅長技法
公司名稱:欣德漆器公司
聯絡人: 陳清輝
業務時間:電話預約
業務項目/擅長技法:漆藝、雕塑、繪畫、工藝
電話:04-23729295
手機:0923-630819
E-mail:kiyosi36331@gmail.com
地址: 台中市西區朝陽街100號6樓之2
擅長技法:
漆藝、雕塑、繪畫、工藝
陳火慶老師 生平年表
1914年 1月26日出生於台中清水。
1921年 入清水公學校一年級就讀。
1927年-1932年 在日人山中公先生主持之「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學習漆藝。
1932年-1945年 在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學藝期滿出師,正式升格師傅,並繼續留於該所從事漆器製作。兼任私立台中工藝傳習所 (後改制工藝專修學校)之漆工術科指導。
1934年 9月與埔里余燕小姐結婚,並利用晚上時間由山中老闆親授高蒔繪技法,至民國30年止共完成漆板畫11幅。
1936年 長子清輝出世。
1938年 長子清憲出世。
1940年 長女彩綾出世。
1942年 次女悅娟出世。
1944年 三子志銘出世。
1945年 台灣光復,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與私立台中工藝專修學校同時結束。日人返國。
1947年-1959年 進入台中水湳空軍飛機製造廠從事飛機塗裝工作,經歷十二年的軍人生活。
1948年 四子志俊出世。
1952年 五子志修出世。
1959年 因妻余燕腦溢血猝逝,為照顧年幼的子女遂自空軍退役,專心於家中從事漆器製作。
1973年-1976年 應邀加入「立偉木業公司」擔任技術指導兼製作。
1976年 離開立偉公司,成立「欣德漆器有限公司」與三子志銘共同傳藝並製作。
1979年-1983年 先後應益承有限公司、漢三木業、永逸工業、聖將企業聘為漆器顧問。
1984年 受聘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中國漆藝傳習研習計畫」指導漆藝。
1986年 榮獲第二屆民族藝術傳統工藝類漆藝薪傳獎。日本金澤工藝美術大學成立「世界漆器博物館」,典藏陳火慶八件作品。
1987年-1989年 受聘故宮科技室擔任漆藝傳承指導。
1988年 協辦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主辦之「中縣現代漆藝展」。
1989年 應故宮博物院製作漆盤分送巴西、智利、比利時、希臘四國駐外代表處。榮獲台中縣十大資深傑出藝術家「金穗獎」。
1989年 應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台北展示中心邀請,舉辦漆器工藝個展。
1990年 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陳列館舉辦「陳火慶漆器工藝個展」
1990年 應邀參加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籌辦之薪傳工藝大展—民族藝術薪傳獎工藝類獲獎人(一到五屆)聯展。
1991年 應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之邀,參加第三屆「藝術薪火相傳—台中縣美術家接力展」。
1992年 榮獲文建會「第一屆民族工藝獎其他類三等獎」。
1993年 榮獲文建會「第二屆民族工藝獎其他類三等獎」。應文建會邀請於台北火車站文化藝廊舉辦「陳火慶漆器藝術展」。
1996年-1997年擔任行政院文建會委辦,手工業研究所承辦「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傳習計畫」漆藝指導。
1998年 經由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推介,榮獲教育部遴選「國家重要民族藝師」。
2001年 08月03日逝世於臺中市,享年88歲。
2011年於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展出「漆藝之美 陳火慶逝世十周年特展」。
2013年 於台中文化創意園區展出「世紀蓬萊塗 台灣百年漆藝之美 山中公‧陳火慶‧賴高山‧王清霜 漆藝聯展」。
2013年 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展出「工藝傳家系列特展貳」。
陳清輝老師經歷
1936年03月21日出生於台中市。從小跟隨父親陳火慶學習漆藝。臺中高工畢業
1953年 師承王水河老師學習雕塑、美工設計、油畫、廣告畫。
1956年 第十一屆全省美展入選雕塑類佳作獎。
1967年 在雲林斗六,開設「美光綜合美術廣告社」,從事廣告美術設計、製作。
1967年 連續三年,陸光美展-油畫優等獎。
2002年 參加台灣工藝研究所王清霜老師蒔繪漆藝研習班 。
2004年 參加豐原漆藝館舉辦王清霜師生聯展。
2004年 參加漆藝之美蒔繪研習班班師生聯展於南投縣文化局。
2004年 參加台灣工藝研究所漆藝創作展於台南縣南區文化中心。
2004年 參加中日漆藝交流展於豐原漆藝館。
2005年 參加台中縣漆藝協會會員聯展於豐原漆藝館。
2009年 參加台灣漆文化協會會員特展「漆不朽的工藝」於彰化文化中心。參加中日漆藝交流展於新竹文化中心。
2013年 受邀台灣日本漆藝交流展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
2014年 受邀「大漆藝術」2014海峽漆藝藝術大展於福建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