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興老師-要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當別人看到你的作品時,可以很清楚的辨別那就是你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父親開設白身(生)木加工廠,供應漆器餐具的木胎,凡舉湯匙、盤、刀、叉、手環飾品類…等。也供應白身給其他有在做漆的廠商,像是本次也接受採訪,協助大豐原地區10家漆藝業者網站建置工作的漢山木業股份有限公司、聖將企業有限公司等等,漆器製作完成後便外銷日本。其中,日本國的安代町漆器研究所,也會向他們訂購白身湯匙。
後來工廠也製作釣具部份零件,像是釣竿的握把,以及釣竿每段銜接的部份。也製作食品機木模攪配件,也就是攪拌器上的葉片。
陳永興老師,從小就幫忙家裡做事,耳濡目染之下,木工是很基本的技術。也因為家裡的關係,讓陳永興老師很早就接觸木材、操作機具,連哥哥都在職訓局當木工老師,這些對之後陳永興老師在作品的胎體與模型呈現上有很大的影響。
高中時就讀台中高工,因喜歡素描,而選擇唸建築製圖。但真正習漆,與漆接觸則是有另一段故事。
高工畢業後,在等當兵時,劉清林老師說台中有一位賴老師在教漆藝,也幫陳永興老師向賴作明老師聯繫與推薦,加上看到家中生產的木胎在劉清林老師塗漆美化下,覺得漆器好精緻啊! 於是想到自己畫圖的興趣可以和漆藝結合,就憨直的搭火車到台中,登門拜訪賴作明老師,報名了賴高山漆藝傳習計劃班。也就是這個轉捩點,讓陳永興老師從此與漆難分難捨。
漆藝傳習班是為期兩年的計畫,第一年是每週一到四,下午一點到五點;第二年是每週一到三,皆是在老師家上課。由賴高山老師教授脫胎漆器與漆畫,賴作明老師則教授漆陶與漆畫。課程內容非常的扎實。傳習班結束後,陳永興老師開始參賽,也獲得不錯的肯定,對漆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隨後在賴作明老師的夫人—師母的鼓勵之下去報考—台中技術學院包裝設計科,充實自己讓學經歷更豐富。其中在訪談時,陳永興老師提到師母很照顧他、很疼他,他很謝謝師母。
民國90年,由賴作明老師的引見,認識了東京藝術大學的三田村有純老師並介紹陳永興老師到日本安代町漆器研究所,跟富士原文隆老師學漆藝,為期三個月。
ㄧ到日本後所受到的第一個衝擊為「日式不等於台式」,所以一切皆從頭學起。首先從木板打底學起,也學蒔繪,其中,漆工具的製作與保養更是老師所要求的重點,像是粉筒、木刮刀、將粉放入粉筒中的銀湯匙等工具的製作;如何磨塗師刀;如何開髮刷等等的細節。
赴日學習的另一重點為塗立。塗立簡單的說就是用手工塗漆,質感非常平順乾淨,也就是說用髮刷塗漆,但漆乾後看起來平滑的像玻璃鏡面一樣。這考驗施漆者的手控力,以及對漆性的掌握,甚至於要如何選擇合適的髮刷來操作,都是施漆者要去判斷的。首先配色要自己調,要將漆粉磨細,接著要將漆濾的很乾淨,再來你要判斷何層(下塗、中塗、上塗)用哪種刷子,塗完漆後,讓作品在陰室中360度旋轉,這樣施做出來的作品,表面無粉塵顆粒,非常的平滑乾淨,且無任何的刷痕。
而在日本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對「漆」的精神。「漆是樹的血!」陳永興老師說道,所以你做漆時,工作空間必須保持的整齊乾淨,而且刮刀一定要利,這樣刮漆時才不會浪費漆料。在工作態度方面,漆器在製作過程中很大量的時間是在研磨,當你再細細研磨時,就是心與漆的對話,只要靜下心來做,就可以體會道理何在。且當工作態度不同時,作品的質感與成熟度是截然不同的,作者心靜的清澈、內斂的情感,透過人的五感內化的作用,產生的定力、專注力、施展在作品裡,而作品所散發出來的情感,觀賞者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此外,陳永興老師提及:「作品不一定要花俏,要表現出最真的一面,且一定要精益求精、實事求是,才能做到最好」。
自日本回國後,一邊繼續就讀台中技術學院包裝設計科,一邊在賴作明老師的建議下開始從事教學,於兩位姐夫在新竹的名翰畫廊與禾豐藝術中心裡開課。之後於新竹的鐵道藝術村駐村三年,期間一直創作參賽。
當詢問至亞洲大學服務的機緣時,陳永興老師說:「我還在新竹的鐵道藝術村當駐村藝術家時,亞洲大學設計學院,有蓋一間設計工坊,朋友告知缺一個助理,管理整個學生使用的木工、陶藝、金工…等媒材模型的機具的工坊,於是就去應徵了,創系主任林盛宏教授,怕我不習慣這環境,都會叫我廠長比教親切,所以學生也跟著叫我廠長。」
亞洲大學環境優美,加上陳永興老師本身在木工、玻璃、陶瓷、金工與漆藝創作上的專長,雖然只是普通職員,但常常學生都會詢問模型、機具等製作方法,互相討論交流之下,教學相長。陳永興老師也不斷的充實自己,常常看展,常常和廠商切磋、了解現在最新的機具與技術,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習。
陳永興老師在漆藝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學習;堅持創作;不斷參賽,增加歷練。最近,於民國98年考取台灣藝術大學工藝系研究所,同時一邊教書一邊攻讀碩士學位。
當提及如何尋找創作靈感時,陳永興老師說:「感覺;且多看書」。靈感是一種很自然的;非刻意安排的;是信手拈來,且有其張力的。就像是枯山水庭園,枯山水本身有大自然美感,在佈局上就是門學問。而如何塑造情境;如何從生活中觀察取得靈感;如何應用技術、技法來表現自己的想法、意境,這些都是創作時會思考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入投入在工作上,作品才會有生命,且作品和觀眾要有情感共鳴,要能夠感同身受。
陳永興老師的作品為現代性的;具有現代感的;堅持原原本本的呈現素材本身的味道,然後再與複合媒材做結合。陳永興老師說:「自己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做到畫如其人,當別人看到你的作品時,可以很清楚的辨別那就是你」。陳永興老師將吉利工藝社定位為個人工作室,是藝術性的;是創作性的;但也有時尚飾品;精緻禮品。
未來,陳永興老師將把石頭結合在木胎上(取「石」的吉祥諧音,像是石來運轉等句),嵌在木頭上,再用漆裝飾,去表現枯山水的意境、禪意與詩意,讓彼此靜下心來看;來省思。
簡歷資料及擅長技法
公司名稱: 吉利工藝社
聯絡人: 陳永興
業務時間:電話預約
業務項目:演講、教學
擅長的DIY作品:簡易蒔繪體驗
電話:(04) 2527-8993
傳真:(04) 2526-3203
地址: 台中縣神岡鄉神洲路506巷75弄1號
簡歷
1998年 |
參展「中日漆藝交流展』 |
參展「世界漆藝交流展』 |
|
1999年 |
日本石川國際漆藝設計展入選 |
2000年 |
第5屆「大墩美展』入選 |
「台中縣美展」入選 |
|
台中縣政府中庭藝廊個展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2001年 |
第55屆全省美展入選 |
法國巴黎 德國GERA 美國紐約漆藝巡迴特展 |
|
日本安代町漆器研究所進修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2002年 |
第56屆「全省美展」入選 |
參展中正藝廊「臺灣漆陶漆畫展」 |
|
中華工藝館「臺灣特有文化漆陶展」 |
|
第7屆「大墩美展」入選 |
|
「台中縣美展」優選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2003年 |
第57屆全省美展第2名 |
新竹文化局琉璃畫廊個展 |
|
禾豐畫廊設立漆藝教室 |
|
臺灣省漆藝協會理事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台中文英館受邀漆藝講師 |
|
2004年 |
第58屆「全省美展」入選 |
「台灣當代漆藝~澳洲巡迴展」 |
|
豐原市公所文化藝廊個展 |
|
新竹文化局「樂在漆中創作聯展」 |
|
行政院藝術走廊漆藝展 |
|
台中技術學院圖書館漆藝聯展 |
|
澎湖文化局「漆彩繽紛漆藝展」 |
|
2005 年 |
第5屆國家工藝展入選 |
新竹社教館「樂在漆中陳永興師生創作聯展」 |
|
參加「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漆器研討會」 |
|
「台中縣美展」邀請作家 |
|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國際漆琴漆藝展」 |
|
國際漆藝大展(台灣藝術大學) |
|
台灣漆藝八國聯展 |
|
2006年 |
第60屆全省美展工藝類第2名 |
新竹鐵道藝術駐村藝術家 |
|
台灣民俗村「春節漆藝特展」 |
|
台灣越南漆陶漆畫交流展 |
|
大墩美展入選 |
|
明新科技大學「樂在漆中陳永興師生創作聯展」 |
|
新竹文化竹軒畫廊「樂在漆中陳永興師生創作聯展」 |
|
竹塹美展佳作 |
|
風城美展邀請作家 |
|
2007年 |
新竹鐵道藝術駐村藝術家 |
雲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漆藝展 |
|
台灣漆藝協會常務理事 |
|
工研院藝文中心宇宙與大地漆藝展(陶瓷刀與漆) |
|
大墩美展入選 |
|
竹塹美展佳作 |
|
桃園美展入選 |
|
新竹鐵道藝術駐村藝術家聯展(漆漆飾變) |
|
弘光技術學院漆藝展 |
|
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 |
|
大華技術學院陳永興漆藝展 |
|
台灣工藝競賽 |
|
獲國家文化基金會創作補助 |
|
2008年 |
國際漆藝大展(台灣藝術大學) |
台灣漆藝豐原八國聯展(豐原漆藝展) |
|
參加東京藝術大學舉辦「國際箸文化交流會議」 |
|
桃城美展雕塑類入選 |
|
2009年 |
石川國際漆藝設計展入選 |
鶯歌陶瓷博物館「非分之想」特展 |
|
台北世貿中心「台灣工藝精品展」 |
|
2010年 |
台北101臺灣工藝精品展 |
參展中國-ー從河姆渡走來第三屆國際漆藝展 |
|
華山ー設計師週-一切從減 |
|
協助豐原漆藝館「大豐原地區10家漆藝業者網站建置工作」採訪與調查。 |
|
陳永興老師個展 寂~枯山水(豐原漆藝館) |
|
2011年 |
臺南總爺國際樹漆大展 新竹縣中日漆藝交流展 大墩生活美學漆藝人材培訓班講師 新竹市文化局「漆韻聲動」個展 |
演講及教學相關資料
陳永興老師說,技法有很多種,且不一定要開班授課才是推廣,和不同領域交流、互相觀摩也是種推廣。而特色也分很多種類型,像是胎體的選擇、材料的運用、表現形式與技法組合…等,可從單一的點去思考尋找出自己的特色。陳永興老師擅長的技法為,蒔雨,則是將絞漆,用髮刷或用工具做出線條痕跡,這樣做出的效果就像是在下雨,故名蒔雨。
008/1/29 青輔會遊學台灣漆藝DIY研習。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2009/3/22 扶輪社會員大會漆藝DIY研習。 東海大學
2010/12/18 大墩生活美學協會承辦,臺灣漆藝之美活動。 台中瑞成書局
2011/8/14 彰化生活美學館主辦的100器物生活美學賞析-生活美學體驗。 彰化花壇圖書館
2011/8/20 快樂生活美學協會主辦的「漆器與漆藝欣賞」 台中文創園區
陳永興老師-要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當別人看到你的作品時,可以很清楚的辨別那就是你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父親開設白身(生)木加工廠,供應漆器餐具的木胎,凡舉湯匙、盤、刀、叉、手環飾品類…等。也供應白身給其他有在做漆的廠商,像是本次也接受採訪,協助大豐原地區10家漆藝業者網站建置工作的漢山木業股份有限公司、聖將企業有限公司等等,漆器製作完成後便外銷日本。其中,日本國的安代町漆器研究所,也會向他們訂購白身湯匙。
後來工廠也製作釣具部份零件,像是釣竿的握把,以及釣竿每段銜接的部份。也製作食品機木模攪配件,也就是攪拌器上的葉片。
陳永興老師,從小就幫忙家裡做事,耳濡目染之下,木工是很基本的技術。也因為家裡的關係,讓陳永興老師很早就接觸木材、操作機具,連哥哥都在職訓局當木工老師,這些對之後陳永興老師在作品的胎體與模型呈現上有很大的影響。
高中時就讀台中高工,因喜歡素描,而選擇唸建築製圖。但真正習漆,與漆接觸則是有另一段故事。
高工畢業後,在等當兵時,劉清林老師說台中有一位賴老師在教漆藝,也幫陳永興老師向賴作明老師聯繫與推薦,加上看到家中生產的木胎在劉清林老師塗漆美化下,覺得漆器好精緻啊! 於是想到自己畫圖的興趣可以和漆藝結合,就憨直的搭火車到台中,登門拜訪賴作明老師,報名了賴高山漆藝傳習計劃班。也就是這個轉捩點,讓陳永興老師從此與漆難分難捨。
漆藝傳習班是為期兩年的計畫,第一年是每週一到四,下午一點到五點;第二年是每週一到三,皆是在老師家上課。由賴高山老師教授脫胎漆器與漆畫,賴作明老師則教授漆陶與漆畫。課程內容非常的扎實。傳習班結束後,陳永興老師開始參賽,也獲得不錯的肯定,對漆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隨後在賴作明老師的夫人—師母的鼓勵之下去報考—台中技術學院包裝設計科,充實自己讓學經歷更豐富。其中在訪談時,陳永興老師提到師母很照顧他、很疼他,他很謝謝師母。
民國90年,由賴作明老師的引見,認識了東京藝術大學的三田村有純老師並介紹陳永興老師到日本安代町漆器研究所,跟富士原文隆老師學漆藝,為期三個月。
ㄧ到日本後所受到的第一個衝擊為「日式不等於台式」,所以一切皆從頭學起。首先從木板打底學起,也學蒔繪,其中,漆工具的製作與保養更是老師所要求的重點,像是粉筒、木刮刀、將粉放入粉筒中的銀湯匙等工具的製作;如何磨塗師刀;如何開髮刷等等的細節。
赴日學習的另一重點為塗立。塗立簡單的說就是用手工塗漆,質感非常平順乾淨,也就是說用髮刷塗漆,但漆乾後看起來平滑的像玻璃鏡面一樣。這考驗施漆者的手控力,以及對漆性的掌握,甚至於要如何選擇合適的髮刷來操作,都是施漆者要去判斷的。首先配色要自己調,要將漆粉磨細,接著要將漆濾的很乾淨,再來你要判斷何層(下塗、中塗、上塗)用哪種刷子,塗完漆後,讓作品在陰室中360度旋轉,這樣施做出來的作品,表面無粉塵顆粒,非常的平滑乾淨,且無任何的刷痕。
而在日本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到對「漆」的精神。「漆是樹的血!」陳永興老師說道,所以你做漆時,工作空間必須保持的整齊乾淨,而且刮刀一定要利,這樣刮漆時才不會浪費漆料。在工作態度方面,漆器在製作過程中很大量的時間是在研磨,當你再細細研磨時,就是心與漆的對話,只要靜下心來做,就可以體會道理何在。且當工作態度不同時,作品的質感與成熟度是截然不同的,作者心靜的清澈、內斂的情感,透過人的五感內化的作用,產生的定力、專注力、施展在作品裡,而作品所散發出來的情感,觀賞者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此外,陳永興老師提及:「作品不一定要花俏,要表現出最真的一面,且一定要精益求精、實事求是,才能做到最好」。
自日本回國後,一邊繼續就讀台中技術學院包裝設計科,一邊在賴作明老師的建議下開始從事教學,於兩位姐夫在新竹的名翰畫廊與禾豐藝術中心裡開課。之後於新竹的鐵道藝術村駐村三年,期間一直創作參賽。
當詢問至亞洲大學服務的機緣時,陳永興老師說:「我還在新竹的鐵道藝術村當駐村藝術家時,亞洲大學設計學院,有蓋一間設計工坊,朋友告知缺一個助理,管理整個學生使用的木工、陶藝、金工…等媒材模型的機具的工坊,於是就去應徵了,創系主任林盛宏教授,怕我不習慣這環境,都會叫我廠長比教親切,所以學生也跟著叫我廠長。」
亞洲大學環境優美,加上陳永興老師本身在木工、玻璃、陶瓷、金工與漆藝創作上的專長,雖然只是普通職員,但常常學生都會詢問模型、機具等製作方法,互相討論交流之下,教學相長。陳永興老師也不斷的充實自己,常常看展,常常和廠商切磋、了解現在最新的機具與技術,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習。
陳永興老師在漆藝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學習;堅持創作;不斷參賽,增加歷練。最近,於民國98年考取台灣藝術大學工藝系研究所,同時一邊教書一邊攻讀碩士學位。
當提及如何尋找創作靈感時,陳永興老師說:「感覺;且多看書」。靈感是一種很自然的;非刻意安排的;是信手拈來,且有其張力的。就像是枯山水庭園,枯山水本身有大自然美感,在佈局上就是門學問。而如何塑造情境;如何從生活中觀察取得靈感;如何應用技術、技法來表現自己的想法、意境,這些都是創作時會思考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入投入在工作上,作品才會有生命,且作品和觀眾要有情感共鳴,要能夠感同身受。
陳永興老師的作品為現代性的;具有現代感的;堅持原原本本的呈現素材本身的味道,然後再與複合媒材做結合。陳永興老師說:「自己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做到畫如其人,當別人看到你的作品時,可以很清楚的辨別那就是你」。陳永興老師將吉利工藝社定位為個人工作室,是藝術性的;是創作性的;但也有時尚飾品;精緻禮品。
未來,陳永興老師將把石頭結合在木胎上(取「石」的吉祥諧音,像是石來運轉等句),嵌在木頭上,再用漆裝飾,去表現枯山水的意境、禪意與詩意,讓彼此靜下心來看;來省思。
簡歷資料及擅長技法
公司名稱: 吉利工藝社
聯絡人: 陳永興
業務時間:電話預約
業務項目:演講、教學
擅長的DIY作品:簡易蒔繪體驗
電話:(04) 2527-8993
傳真:(04) 2526-3203
地址: 台中縣神岡鄉神洲路506巷75弄1號
簡歷
1998年 |
參展「中日漆藝交流展』 |
參展「世界漆藝交流展』 |
|
1999年 |
日本石川國際漆藝設計展入選 |
2000年 |
第5屆「大墩美展』入選 |
「台中縣美展」入選 |
|
台中縣政府中庭藝廊個展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2001年 |
第55屆全省美展入選 |
法國巴黎 德國GERA 美國紐約漆藝巡迴特展 |
|
日本安代町漆器研究所進修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2002年 |
第56屆「全省美展」入選 |
參展中正藝廊「臺灣漆陶漆畫展」 |
|
中華工藝館「臺灣特有文化漆陶展」 |
|
第7屆「大墩美展」入選 |
|
「台中縣美展」優選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2003年 |
第57屆全省美展第2名 |
新竹文化局琉璃畫廊個展 |
|
禾豐畫廊設立漆藝教室 |
|
臺灣省漆藝協會理事 |
|
受邀參展日本明治神宮「漆の美展」 |
|
台中文英館受邀漆藝講師 |
|
2004年 |
第58屆「全省美展」入選 |
「台灣當代漆藝~澳洲巡迴展」 |
|
豐原市公所文化藝廊個展 |
|
新竹文化局「樂在漆中創作聯展」 |
|
行政院藝術走廊漆藝展 |
|
台中技術學院圖書館漆藝聯展 |
|
澎湖文化局「漆彩繽紛漆藝展」 |
|
2005 年 |
第5屆國家工藝展入選 |
新竹社教館「樂在漆中陳永興師生創作聯展」 |
|
參加「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漆器研討會」 |
|
「台中縣美展」邀請作家 |
|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國際漆琴漆藝展」 |
|
國際漆藝大展(台灣藝術大學) |
|
台灣漆藝八國聯展 |
|
2006年 |
第60屆全省美展工藝類第2名 |
新竹鐵道藝術駐村藝術家 |
|
台灣民俗村「春節漆藝特展」 |
|
台灣越南漆陶漆畫交流展 |
|
大墩美展入選 |
|
明新科技大學「樂在漆中陳永興師生創作聯展」 |
|
新竹文化竹軒畫廊「樂在漆中陳永興師生創作聯展」 |
|
竹塹美展佳作 |
|
風城美展邀請作家 |
|
2007年 |
新竹鐵道藝術駐村藝術家 |
雲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漆藝展 |
|
台灣漆藝協會常務理事 |
|
工研院藝文中心宇宙與大地漆藝展(陶瓷刀與漆) |
|
大墩美展入選 |
|
竹塹美展佳作 |
|
桃園美展入選 |
|
新竹鐵道藝術駐村藝術家聯展(漆漆飾變) |
|
弘光技術學院漆藝展 |
|
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 |
|
大華技術學院陳永興漆藝展 |
|
台灣工藝競賽 |
|
獲國家文化基金會創作補助 |
|
2008年 |
國際漆藝大展(台灣藝術大學) |
台灣漆藝豐原八國聯展(豐原漆藝展) |
|
參加東京藝術大學舉辦「國際箸文化交流會議」 |
|
桃城美展雕塑類入選 |
|
2009年 |
石川國際漆藝設計展入選 |
鶯歌陶瓷博物館「非分之想」特展 |
|
台北世貿中心「台灣工藝精品展」 |
|
2010年 |
台北101臺灣工藝精品展 |
參展中國-ー從河姆渡走來第三屆國際漆藝展 |
|
華山ー設計師週-一切從減 |
|
協助豐原漆藝館「大豐原地區10家漆藝業者網站建置工作」採訪與調查。 |
|
陳永興老師個展 寂~枯山水(豐原漆藝館) |
|
2011年 |
臺南總爺國際樹漆大展 新竹縣中日漆藝交流展 大墩生活美學漆藝人材培訓班講師 新竹市文化局「漆韻聲動」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