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認識豐原 > 豐原漆藝館 > 漆藝家名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孫于涵老師

訪談資料_漆線_古琴-64
訪談資料_漆線_古琴-64

古琴的知音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古琴,世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尚書》記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把彈琴同治理國家聯繫在一起,可見古琴的地位之高。春秋的孔子則認為音樂的作用在於陶冶身心,進而促進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琴成為孔門弟子必學項目之一。中國傳統文化琴. 棋. 書. 畫. 皆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之道,琴冠四藝之首,可見其重要性。

  今日拜訪的孫于涵老師為一古琴大家,也是位斵琴家。1953年出生於台北。早年習古箏於梁在平、魏德棟老師,學山水畫及工筆仕女於王君懿老師;1976年追隨孫毓芹老師學習古琴與斵琴(孫公1915-1990為少數能彈琴又能斲琴的全能古琴家,將幾近絕傳的斲琴工藝留承下來,1985年和1989年分別獲頒薪傳獎和國寶級民族藝師)。遵師囑先由師姊陳美利啟蒙,傳授數曲。斲琴上問學於師兄弟葉世強、林立正、陳國興與西安李明忠琴家。1995年起以斵琴、老琴修復、古琴演奏、古琴顧問、古琴音樂會製作人等專業,長期往來兩岸與國際間,會見琴家,參與雅集,十分活躍。2004年學樹漆於賴作明老師。近來,在一切順其自然的知命哲學下,生活在田園的寧靜中撫琴,忠於日常生活與琴音情感的往來,並潛心古琴的修復及研究。

  小時候,父親對孫于涵的生長學習給與充份自由、寵愛,卻不放縱;但她相當叛逆,經常逃課,所有的事情都很好奇,喜歡深入了解研究,但都學習不久,約25歲左右,被古琴的聲音所吸引,進而進入琴的世界,學習中,漸漸喜愛一個人與琴對話。孫于涵說:「琴是忠實的,妳如何對琴,怹就如何待妳,宛如一面心靈的鏡子」。

  談到古琴與生漆的關係,孫于涵與我們分享她的經驗:「古琴的漆胎只能使用生漆(天然漆),不該也不能使用腰果漆等化學漆;現代人依然遵循傳統,而且從修復琴的經驗中得知,化學漆在琴器上,保存不易,硬度差,且會使琴的音色無法呼吸,阻礙木頭的共震。現今還能有唐朝、宋、元、明、清等年代的琴可彈,總歸是有生漆的保護。用放大鏡看,生漆在古琴琴面上會呈現細緻的蜘蛛網狀裂紋,屬非開放式的,摸起來順手舒服,年代久了,還會出現各種斷紋,極其美麗;(如流水斷、蛇腹斷、梅花斷,等。)

  孫于涵說:「琴人們不說製琴,而是說斵(音同卓)琴,說文解字:「斵」表示砍木頭之意,蘊含心靜、思考;惟有心靜才能製作琴的木胎。漆胎則是為了保護琴器外,主要功能是彈琴時能夠承受指力的按弦之壓力。琴的漆灰打底也就非常重要,漆胎的エ序:漆加鹿角霜做胎底,需等乾透了,才能再填補下一層的漆灰,這種エ序常常就需要半年,故大部份時間都在等待漆胎的乾硬;但用腰果漆作為漆胎,一週即可完成,完成後的古琴,只要在琴面上再塗上生漆的面漆,外觀是難分辨的,未來琴人彈奏使用時,真的是充滿變數。」

  琴使用久了難免磨損,需修復是正常的,如何判斷琴該修了呢?孫于涵答:「主要以影響音色與否,或彈奏時淖、注進退出現阻礙或沙音,來做基本判斷,琴體四周邊緣稍有裂紋、破洞倒是無妨,不著急修補,唯有修補細節很難一概而論,並無通用步驟,主因是每床琴的樣式、木材走向、厚薄,有無漆灰等都不不儘相同,因此也造就每床琴獨一無二的個性和音色,斲琴人要充分掌握不同琴的特色,盡量不影響原有音色下,完成修復エ序,這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專業工作,也讓人讚嘆琴的靈性与生命力。如果琴己非修不可,又可能影響音色,(琴主對琴音的要求)就需了解琴主需求的喜惡 ; 溝通之後,考驗著斲琴師對琴的了解與功力火侯。」

  曾修復過一床令孫于涵印象深刻的老琴,孫老師回憶著說:「曾修過一張撞傷又裂開的老琴,是曾經被重修過的。經孫老師輕磨表漆後,發現內在全是腰果漆,忍不過,雖然當場已經是半夜2點,還是隨即電話給視為珍寶的琴主,琴主也火速過來觀一究竟,就這樣與琴主相互研究討論到天明,才稍有結果來挽救這己被修壞的古琴。」

  這事兒或許對一般人來說太過誇張,難以理解,但對文人雅士來說,在無窮無盡的時空裡,短短的人生中,能遇見一床與自已心靈相通,仿若知音的好琴,實屬難得;由此就不難理解琴人對琴的珍惜與愛護之深,孫于涵在修這張琴的過程中,除了對琴的心痛與不捨外,當時琴主的心肯定也仿若淌血。

  談到好琴如何分辨?孫于涵說:「琴的好,有怹的品相、氣度,琴音或內韻,關乎個人喜好,或者說,琴的本音(琴音)是能修身養性,假琴音就只是音樂罷了。又舉例來說,古琴的聲音內斂,聽了能讓人的心沉澱,沉靜又不浮躁,也達到修身養性的目地。新斲的琴聲音太悶不開,一年聽一聽,二年再聽一聽,琴在連續使用中,也會使琴韻開闊些。但如果按音和空絃的音色、音量不統一,那是連作為練習琴都不及格了。此外,保養琴的方式甚為重要,最簡單的就是將琴垂直掛在牆上,減少放置桌上的時間,因為琴底雁足有高度,琴擺在桌上時琴身高低有斜度,長久下來可能導致琴面拱背或折腰,一但琴變形,要修回平坦的琴面,音色難免受影響。」

  採訪尾聲,孫于涵老師為我們演奏一曲「平沙落雁」。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去感受每個音與音之間的震盪變化,與弦外的裊裊餘韻,偶而能聽見,抑或是感受到,手指與琴弦間的關係,這很難只是用碰觸或磨擦這麼單一的詞語去形容,也可感知琴弦與琴面間的互動,彷彿輕柔的海浪在拍打著,不僅是聽,而是敞開心去感受,讓琴聲一縷縷的洗滌著你的靈性,仿若道家的神遊太虛。

簡歷資料及擅長技法

公司名稱:明溪山房

業務時間:電話預約

業務項目:斵琴、修復琴、古琴演奏、古琴顧問、古琴音樂會製作人

電話:02-2841-2171

手機:0933-878-942

E-mail:syhxj2006@gmail.com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明溪街11巷11號

 

擅長技法:

斵琴、修復琴、古琴演奏、古琴顧問、古琴音樂會製作人

 

經歷

1953年  出生於台北。

1976年  追隨孫毓芹老師習古琴與斵琴。

1995年  開始隨「和真琴社」參加北京的「兩岸琴心會京華」及成都古琴大會,在閉幕式演奏古琴「梅花三弄」、「離騷」,從此長期來往於兩岸三地,會見琴家、參與雅集,十分活躍。

1998年  開始與市立國樂團合作,為臺北市傳統藝術季「以琴會友」古琴音樂會製作人暨演出。

1998年  「千年琴韻世間情」古琴音樂會演出琴曲 。

1998年  在優劇場,以古琴與優人神鼓「聽海之心」劇目配合,且擔任古琴獨奏曲目

1998年  巡迴臺灣、馬其頓; 2000~2007年幾乎每年隨團出演,巡迴荷蘭、比利時、德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完成另類外交。

1999年  「琴 .禪與 生活」古琴音樂會製作人。

2000年  擔任臺北古琴音樂藝術季「百琴展」的古琴顧問,展出地點在鴻禧美術館,並在市立國樂團舉辦的「瀟湘水雲」古琴音樂會上演奏。

2003年  製作「蘭亭琴敘」古琴音樂會,同時也參加琴曲演奏。

2004年  「蘭亭琴敘」古琴音樂會製作人

2004年  學樹漆於賴作明老師。

2005年  臺灣漆藝協會在臺中縣港區藝術中心舉辦 漆琴樂展音樂會「斲琴家暨名家聯合音樂會」及古琴製作與漆藝研究會參展演出及主講。

2006年  應邀赴北京參加「國際古琴文化週暨紀念古琴大師吳景略誕辰一百周年」,發表「永遠的老師--孫公」。

2007年  在心心南管樂坊藝文空間舉行「絲桐琴韻」孫于涵古琴獨奏會。

2009年  在臺大藝文中心主辦的「古韻與新斵」古琴音樂會,主講:「老琴修復歷程與音色」,亦演奏琴曲。

2010年  中華古琴學會在北投文物館舉辦的「筆墨知音---琴畫」演展,以自斵之古琴「松濤」參展。

現今      在寧靜中撫琴,潛心古琴的修復及研究。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2-05-26
  • 發布日期: 2022-05-15
  • 發布單位: 臺中市豐原區公所‧人文課
  • 點閱次數: 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