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認識豐原 > 豐原漆藝館 > 漆藝家名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王督宜老師

教學照3
教學照3

王督宜老師-當細木作家具遇上漆器藝術

接觸漆器的機緣故事

1970年,王督宜老師出生於鹿港。16歲師承父親王漢松先生(王漢松1923~2002,鑽研細木作技藝逾一甲子,堪稱台灣傳統細木作巨擘,三子皆克紹箕裘,且技藝尚傳承15位習藝藝生,因此也被譽為台灣傳統家具之父),王督宜老師歷經傳統三年四個月的扎實訓練後,成為細木工師傅。王督宜說:「我家家傳是臺灣傳統家具,從小就是從做中學,現在兩個哥哥都還在鹿港製做傳統家具與神桌。」

談到與漆相遇的契機,王督宜道:「視野寬廣的姊夫希望不要三個兄弟都在家裡的工廠作家具,他鼓勵我去拓展視野,並告訴我漆藝研習課程的相關資訊,並拿了報名表給我,那時我未婚,較沒經濟壓力,就去報名上課了」。1996年,王督宜老師順利錄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承辦之『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傳習計畫』,並順利結業。

回憶學習漆藝的過程中,王督宜說:「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經費,週一到週五學員比照公務員上班時間全職上課,並提供宿舍。當時的計劃主持人為黃麗淑老師,課程部分則由陳火慶老師與王清霜老師教導。陳火慶老師主要教導木胎打底、脫胎漆器制作與髹漆,王清霜老師主要教導紋飾部分。陳火慶與王清霜老師上課時會先講解步驟與材料,再由老師親手示範,最後由我們自己實做,目的是讓你會做,但做得好不好就要自己多體會、努力。紋飾技法則包含貼葉、貼蛋殼及貝殼、按金、灑乾漆粉、沉金、變塗、蒔繪等,除了漆雕以外,漆藝之紋飾技法幾乎都有學。陳火慶老師那時年事已高,已80多歲了,身體健康狀況比較沒那麼好,因此有時我們會前往陳火慶老師住處,並將完成之試板與成品拿給陳火慶老師指導。」

結業後,王督宜老師嘗試將漆藝與自身的細木作專業結合,可過程中也常遇到困難,需要不斷的思考與重新調整。王督宜說:「傳統家具之塗裝早期使用干漆,後來化學塗料興盛之後便使用化學塗料來塗裝,絕大部分使用可以看到木紋的染料,以感受木材的質感,鮮少使用看不到木紋的顏料。因為漆在視覺上屬於重彩顏料,而木材視覺上則屬輕盈之材質,要如何將視覺輕盈之家具與重彩的漆進行和諧的結合又不顯突兀,是我最主要考量的重點。」

技術上的問題解決後,漆不同於木作的美學表現也是王督宜老師需要克服的。王督宜回憶道:「漆能表現出一種其他媒材都無法做到的精緻的溫潤質感,我認為那才是漆的味道,所以王清霜老師的作品對我特別的有影響,尤其是美學與構圖的共鳴,也因此發現自己美學素養的不足,並特地去學了國畫。漆藝技術好不等於有美學素養,對我來說技術是熟練就做得到的,而美學是主觀的,美學素養是需要長期培養的。」

王督宜老師的作品絕大部分皆為「木胎家具漆器」,作品散發著優雅細膩的美感,背後卻充滿著外人所難以想像的磨練與耐心。王督宜老師分享:「我的專業是木胎家具漆器,所以我的作品大多以木胎及生漆創作。做生漆需要面臨很多考驗,首先就是漆咬,而我很幸運的不會過敏。我對作品的要求較嚴謹,所以作品從頭到尾都自己做,先由胎體造型發想,然後進行木胎家具製作,胎體完成後,接續進行漆藝製作;因漆有垂流性,所以像櫃子有六個面,我櫃子每髹漆一次,都要分六個面,一次髹一面,共分六次,因為要等漆乾燥,所以一天只能漆一面,六面就要花六天髹漆,還不包含後面的紋飾工序,因此完成一件木胎家具作品真的是相當費工耗時。」

藝術創作之路總是艱辛,但對漆藝的喜愛讓王督宜老師甘之如飴,持續創作。王督宜老師說:「因為漆藝本身的工序繁複,所以我的作品產量不多,因為我是因興趣而創作漆器,不是為了維生。」

2000年王督宜老師錄取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第二屆),2003年畢業。這期間直到2005年,也受邀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大葉大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彰化縣文化局等單位傳習細木作與漆器指導,也逐漸參與一些修復計畫案。

2006年起任職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王督宜說:「我的漆器創作從1996年開始到2005年就停止了,因2005年小孩出世,加上隔年任公職後,工作非常忙碌,常常想著工作上的事情,因此心無法靜下來,而要完成一件讓自己心動且滿意的作品需要靜心與全心才能創作出來,才能以作品與觀賞者進行心靈之交流,進而感動觀賞者,這才是我創作的目的。在客觀環境尚無法支持我創作之前,先暫時停止創作,也許歲月的歷練能讓我有不一樣的想法與觀念來進行創作。」

偶而,豐原漆藝館2001年典藏之《鬧春》於館內展出時,總是以特殊氣質吸引著我,也是《鬧春》牽引著我們與老師在15年後重新相遇,說明來訪的原因後,王督宜老師眼中也是充滿著感動與懷念:「《鬧春》是我顛峰時期的作品……我想不用等到退休後,等我有空就會再度創做漆器的!」

簡歷資料及擅長技法

公司名稱:任職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助理研究員

聯絡人:王督宜老師

業務時間:預約制

電話:04-7778844、04-23720895

手機:0952-661-488

E-mail:doyea173@gmail.com

 

擅長技法:漆器家具創作、家具修復與保存研究

 

學歷

2000年8月~2003年6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

 

經歷

1970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

1986年隨父王漢松先生學習細木作技術,歷時三年四個月習成,成為木工師傅。

1996年獲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出版「鹿港工藝資源手冊」登錄為傳統傢俱師傅。

1996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承辦之『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傳習計畫』結業。

1997年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工藝類」漆器創作補助。

1998年擔任臺灣省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木工藝術與應用班」講師。

2002年7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四藝乾坤—台灣傳統細木作」指導師

2003年~200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大葉大學舉辦之「台灣傳統細木作傢俱漆器技藝跨領域傳習計畫」細木作和漆器指導師。

2002年~200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舉辦之「台灣傳統家具細木作技藝培訓班」傳統家具細木作老師。

2004年5月~2004年10月彰化縣文化局所舉辦之「台灣傳統細木作人才技藝培訓傳承計劃」傳統細木作老師。

2004年8月迄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兼任講師,教授「傳統家具製作及實習」等課程。

2004年8月~2005年1月台南市文化局「刀劍屏」修護計畫專案助理。

2005年1月24日~2月19日於國立虎尾高級中學展出「王督宜漆器展」。

2005年4月~2005年11月「防逆灌注工法對木構件強度之影響及防腐效益之評估」計畫案研究人員 (文建會) 。

2005年10月~2006年8月「南投縣九十四年度社區文化資產守護網—社區文化資產普查、守護員招募及培訓計畫」協同主持人。(南投縣文化局) 。

2006年1月~2006年8月「建築大木作修復技術基礎課程學分班」計畫專任助理(文資中心)。

2006年8月~迄今,任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研討會論文

王督宜(2002)「台灣傳統家具損毀問題之探討―以四方椅為例―」,第一屆文化山海關文化資產研討會。

王督宜、廖志中(2005)「CFRP應用於古蹟木樑構件修復工法之研究」,保存樂透文資開獎文化資產博碩士論文發表會論文集,P47-57。

王督宜(2011) 「古蹟防災計畫之研擬與困境之探討—以國定古蹟彰化孔子廟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利用國際研討會-論文審查通過。

王督宜(2014) 「木質文物之修復- 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之『鳳樓春漆金戲台』修復為例」,第十四屆文化山海觀「文化資產C ‧ P ‧ R 」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

王督宜(2014) 「家具的修護及相關概念: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之「鼓架」修復為例」,文化資產保存期刊,P71-92。

 

其他論著

王督宜(2003)「CFRP應用於古蹟木樑構件修復工法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督宜、廖志中、 (2004)「刀劍屏」修護報告書,台南市文化局。

王督宜、廖志中(2005)「防逆灌注工法對木構件強度之影響及防腐效益之評估」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得獎經歷

1998年作品「月竹」榮獲「第十五屆全國美展」﹝工藝類佳作﹞。

1999年作品「有鳳來儀」榮獲第七屆台灣工藝設計競賽「銀牌獎」,並榮獲典藏。

1999年作品「霧夜蘭花」榮獲第二十四回日本手工藝美術展「佳作賞」。

1999年作品「幻影」參加台灣省手工藝研究所舉辦之台灣生活用品評選暨展覽「優選」。

2000年作品「鬧春」榮獲第三屆傳統工藝獎「佳作」。

2000年作品「芙蓉」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邀請,參加巴黎、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台北藝廊「漆藝之美」特展。

2001年作品「鬧春」榮獲豐原市立「漆器博物館」(現為豐原漆藝館)典藏。

2002年作品獲邀參加「九十一年度草鞋墩資源工藝特展」。

2004年作品「春風」獲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邀請,參加「2004台灣當代漆藝展—澳洲巡迴展」。

2005年作品「迴」榮獲國立台灣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典藏。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2-06-01
  • 發布日期: 2022-04-08
  • 發布單位: 臺中市豐原區公所‧人文課
  • 點閱次數: 348